为进一步支持西部大开发,支持四川建设西部对外开放高地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海关总署和四川省合作备忘录,日前成都海关按照建设内陆“一流海关”的总体思路,制定了《成都海关支持成渝经济区及天府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十项措施》,并经海关总署审核同意以公告形式对外发布。
这些措施包括:进一步营造良好通关环境、积极支持区域内口岸建设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进一步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提高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能力和健全协调工作机制等内容。
进一步营造良好通关环境
成都海关将保持并进一步推动高效通关。积极推进通关“无纸化”进程和“分类通关”改革,积极推行税收网上支付,大力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关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依法提供税收担保的条件下可依照企业申请提前放行货物。
进一步优化海关作业流程,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简化海关作业环节,缩短海关作业时间,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同时积极畅通转关渠道,继续推进区域通关。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与沿海、沿边、沿(长)江口岸海关的区域通关联系与合作;协助相关地方政府加强口岸建设,发挥口岸功能。
积极支持区域内口岸建设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
成都海关将积极推动设立综保区海关机构,大力协助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建设和发展,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五星级平台”,支持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以此为载体发展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对出口加工区的监管与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高端产品研发中心、检测维修服务中心并开展仓储、展示、配送、分拨等物流服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积极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口岸监管现场以及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直通式”通关改革,进一步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优势。就近、就地为外向型企业提供通关服务。根据成渝经济区及天府新区发展需要,调整关区内出口监管仓和保税仓布局规划,促进区域内各地开放型经济协调发展。
进一步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
成都海关将积极宣传税收优惠政策和海关的具体操作规定,切实帮助地方政府、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全面熟悉、正确理解、充分用好国家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增强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动力。关区企业在口岸海关通关,以及在办理出口退税手续遇到困难时主动协调口岸海关解决。
同时,针对区域内外贸发展不平衡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政策宣讲,帮助当地政府和企业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意识和水平。积极参与区域内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提前介入,提供政策咨询和相关通关配套服务。继续做好关企合作备忘录落实工作,稳步扩大签订范围,做好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服务促进工作。健全“12360”海关统一服务热线联动机制,方便企业和社会各界在向海关咨询、求助,畅通海关内外沟通渠道。
提高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能力
成都海关将进一步发挥海关统计监测预警作用。加强对成渝经济区及天府新区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制造、民用航空航天、冶金和材料、化学轻纺、医药等国家规划重点产业的进出口贸易监测预警,开展区域内外贸发展互补性分析研究和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等其他区域的外贸发展比较研究,及时发布进出口动态和预警信息,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提供支持。
此外,该关将继续严厉打击走私违法行为,加强区域内反走私形势研判,对不法行为实施精准、有效打击,营造公平公正的进出口秩序。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支持区域内企业自主创新,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健全协调工作机制
成都海关将建立支持成渝经济区及天府新区发展专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海关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内部联系,建立海关与重点企业定点联系制度,做到“统一协调、及时处理、高效服务”;加强与口岸海关之间的横向联系配合,积极协助企业协调解决与口岸海关之间的通关等问题;强化与区域内相邻海关的合作,加强与重庆海关的联系合作,不断增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外部联系,充分利用海关处在进出口管理一线的信息优势,有针对性地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解决企业进出口中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支持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
在上述措施之外,成都海关还将进一步强化自身班子建设、机制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并合理配置资源,将有限的管理资源向区域内业务增长较快的特殊监管区域优先倾斜,向对开放型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现场重点倾斜,以便提供更为优质的海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