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份,国际铁矿石海运费出现大幅上涨,据最新的海运价格,5月18日,巴西图巴朗至北仑/宝山的海运费为25.817美元/吨,而5月1日的运费还是18.728美元/吨,上涨28.5%以上;西澳大利亚至北仑/宝山的海运费为10.955美元/吨,较5月1日7.172美元/吨的海运费,上涨35.6%。如此上涨幅度将直接影响一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铁矿石分析师认为,每年铁矿石谈判期间,海运费都要被“爆炒”,短期海运市场造成波动,对今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增加了难度,估计要达到谈判预期中的40%-50%的降价目标,难度非常大。
再回过头来看看,从今年开始,中国进口了多少铁矿石?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5700万吨,创造了历史新高。3265万吨,4674万吨,5208万吨,再到5700万吨,我国铁矿石进口今年以来连续4个月攀升,今年前4个月,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88亿吨,累计增长22.9%。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每月约需铁矿石6000万吨,一般进口矿和国产矿各占一半左右,因此,每月进口的正常数量是3000万吨左右。4月份进口铁矿石几乎超出正常进口量的一倍,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铁矿石进口猛增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解释。不少人认为,这是许多贸易企业在大量进口,目的是囤积居奇。目前铁矿石谈判尚未结束,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还没有确定,而铁矿石现货价实际上已经低于中国提出的价格要求。再加上目前海运费比较低,不少贸易企业就大量进口铁矿石,囤积起来准备以后卖高价。另外,也不排除国外一些铁矿石供应商在没有买家的情况下,自己把铁矿石运到了中国港口。因为目前欧美、日韩钢厂大量减产,将过剩的铁矿石先运往中国,待中国市场好转时卖个好价。而且这么做成本并不高,一是海运费比较低,二是目前中国许多码头的进出口量大幅下降,一些码头为增加吞吐量,允许进口商免费堆存货物,只收装卸费。
在铁矿石大量进口的同时,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居然在大量进口钢材。统计显示,一季度中国粗钢产量12744.3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8.3%。我们的钢产量已经大大超过市场需求。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在4月底发布紧急通报,要求各地遏制钢铁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工信部指出,在下游行业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必须把控制总量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政府要求国内钢厂“限产”的同时,中国钢材进口量却不断扩大,并成为钢铁净进口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中国钢材进口量由1月份的87万吨逐月增加至4月的162万吨,钢坯则由13万吨增加至67万吨。今年3月和4月,钢坯钢材合计均是净进口,并且净进口量由3月的6万吨猛增到4月的88万吨。一边拼命“限产”,一边大量进口。钢材被大量运往中国,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合资企业和来料加工企业对进口钢材有硬性需求,比如欧洲或日本的在华合资汽车厂,可能习惯于使用本国钢厂生产的汽车板;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汇率的影响,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比较稳定,而韩国、澳大利亚以及独联体的一些国家货币兑美元大幅贬值,这些国家的钢材就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再加上一些中间商趁此机会倒钢材,使国内钢材市场雪上加霜。
业内专家认为,铁矿石和钢材市场的繁荣只是一种假象,其背后并没有实质需求支撑,更不能以此证明中国经济已经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与此同时,要谨防中国由“世界钢铁工厂”变成“世界钢铁仓库”,谨防中国钢铁产业被大量进口铁矿石和钢材“压弯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