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珠海特区报》报道3年前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拱北关区2000余家加工贸易企业如今又迎来一场新的严峻考验。
国外,欧债危机加速扩散,中东动乱影响凸显;国内,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能源短缺问题再现……
内忧外患的不利形势下,加快产品与技术升级,推动市场结构调整转型,成为加贸企业应对挑战的共同选择。而作为进出口贸易的监管者与服务者,拱北海关积极落实海关总署与广东省政府签署的《共同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转变发展方式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创新监管模式,优化通关服务,为关区加贸企业转型升级加油助力。
政策引导促转型
从2009年开始走内销之路的珠海松下马达公司今年又交出了喜人的内销成绩单。今年前10月,公司内销货值近9亿元,税款约76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0%.
从产品百分之百出口到如今内销份额占40%,珠海松下马达公司在过去两年内完成的市场转型令人瞩目。总经理根东秀树告诉记者,今后内销比重还将不断增加,最终满足所有国内客户需求。
“以前产品从出厂到客户手中,需要两星期,现在只需要两三天。”根东秀树说,与出口相比,产品内销既可节省税金,代理商也避免了汇率风险。更重要的是,物流时间大幅缩减,有助于及时了解客户需求。
根东秀树说,企业能快速转型,与海关支持密不可分。以往加贸企业每内销一批货物就要补缴一次税款,但拱北海关实施的“先行内销、后集中申报”政策,却帮助企业节省了通关时间,为提高内销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拱北海关加贸处处长涂琳介绍,“先行内销、后集中申报”政策是海关总署2008年底出台的通关“新政”。根据“新政”,联网企业内销的保税料件或成品,可于内销当月集中办理纳税手续,最长可享受长达1个月的税款缴纳缓冲期。
灵活高效的“松绑”措施受到众多加贸企业的欢迎。截至目前,包括最早试用的松下马达在内,拱北关区已有28家联网企业纳入“集中内销”监管模式。今年1至10月,关区对上述企业内销征税约3.24亿元,约占关区内销征税总额的43.3%。
为加大对加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力度,拱北海关进一步简化手续,对内销征税等80%的加工贸易业务办理实现“即到即办、前台办结”,办理时间比规定时限缩短50%。
在系列引导政策推动下,拱北关区已有1755家加贸企业开展了内销业务,占加贸企业总数的七成多。今年前三季度,加贸内销征税税款6.92亿元,高出广东关区内销征税增幅1.4个百分点。
全心服务助升级
5年前,赛纳还是一家以翻新进口旧碳粉盒为主要业务的普通加贸企业。不过,赛纳公司拒绝低附加值的产业链,自主研发打印机核心技术,去年底该公司推出的国内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奔图激光打印机如今已覆盖全国,并打入国际市场。
在赛纳从“制造”向“智造”的艰辛蜕变中,拱北海关始终给予全心的服务支持,赛纳报关员朱志娟对此深有感触,今年8月底,赛纳公司新签订了两份4000多万美元的出口合同,但由于料件税号发生变更,影响到通关正常办理。拱北海关驻香洲办事处获悉随即与多方协调,最终只用了不到两小时,确保了合同如期执行。
拱北海关急企业所急,珠海金品电器公司常务副总裁葛超赞不绝口。他说,他们公司去年底搬迁到金湾联港工业区,由于主管海关变更,公司担心会影响到正常进出口业务,但在斗门海关帮助下,搬迁所涉及的业务手续在短时间内完成。
据介绍,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今年拱北关区加工贸易出口货物数量有所下降,但出口货值不降反升。今年1-10月,关区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68.3亿美元,增长6%,占同期拱北关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0.5%。
合作备忘录还对珠海市“量身定做”了具体措施,包括在横琴新区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联网监管,支持探索电子围网区域管理模式,支持横琴新区发展保税贸易下现代服务产业和设立高栏港综合保税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