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易舱网 > 行业新闻

能源贸易为伊朗减压 中国相关企业或遭美制裁

2011-11-21 14:41:44 By: 易舱网 - 在线订舱 尽在易舱 - Yicang.com

  “如果奥巴马政府想要强硬地制止伊朗核计划,他们必须处罚自2006年开始在伊朗北帕尔斯天然气田开采的中海油公司,以及每年进口300万吨伊朗液体天然气的中石油公司。这两个公司目前都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因此现有法律能够对他们进行制裁。”“美国及以色列某些好战分子试图发动战争的计划现在还只是个泡影。”
  中伊贸易为伊朗减压?
  为了能对伊朗施加更多压力,奥巴马在夏威夷的会场上与中俄两国领导人商量,但显然并没取得太好的效果。11月12日,在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的峰会上,奥巴马对俄罗斯和中国领导人展开外交攻势,希望对伊朗核危机达成“一致回应”。
  奥巴马事后表示“我和中国领导希望确认伊朗遵守国际规范和准则”,白宫的发言人也宣称中国“认同美国和其它盟国共同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
  但此后不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态称,“对话与合作是寻求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施压、制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新一轮危机发生后,中国官方只简单地做出过两次回应。不过,对于中国态度的分析,国内外媒体上连篇累牍。
  就在中国官方坚持“合作与对话才是当务之急”的同时,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席宜兰·伯曼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不会是解决问题的一方,而是在对立的一方。”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一篇文章则认为,由于中国与伊朗的贸易,德黑兰受到的压力变得小得多。
  
  欧美态度越来越硬
  奥巴马最近关于伊朗问题的一系列表态,也许意味着美国对伊朗的忍耐度在降低。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新报告发布后,以色列、美国与欧盟纷纷表态欲对伊朗进行新的制裁。而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奥巴马模棱两可地表示,对伊朗“美国并未排除任何选项”。这一表态被解读为美国不放弃对伊朗使用武力。
  事实上,对奥巴马的伊朗政策,美国在野的共和党一直意见不小。上任之初,奥巴马选择与伊朗进行对话。但这一政策如今被称作是败笔。
  “奥巴马低估了伊朗获取核武后美国面临的挑战。”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研究员埃德尔曼、克莱皮内维奇和蒙哥马利近日发表的文章表示,美国政府对伊朗进行软硬兼施,这一政策失败的结果,可能是以色列与伊朗爆发核战争,以及中东地区随之而来的核武器发展热潮。
  “我相信,拥有核武器的伊朗不仅对该地区,也对美国造成威胁。”在连续同中俄领导人会谈并寻求外交解决途径的同时,奥巴马说。
  此前,关于伊朗涉嫌刺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大使一事,奥巴马也数次表态,称伊朗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随着美国态度逐渐强硬,美国的盟友也开始对此事表达态度。据路透社报道称,欧盟有可能在最近通过新方案,加大对伊朗的制裁。
  11月14日,欧盟各国外长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时,将伊朗核问题作为专门内容进行讨论。有报道称,意大利、法国、荷兰和英国已经同意加大制裁力度。而在会后的发布会上,欧盟相关人士表示,关于对伊朗进行制裁一事,欧盟内部并无分歧。
  相比而言,以色列的表态则清楚且强硬。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在接受采访时说,该国对伊朗核工厂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大”。他甚至认为,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大于外交解决的可能性。

  中国态度很关键
  俄罗斯则坚持其一贯立场,在表态时也比中国明确得多。对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报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报告并没有提供什么新的证据。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也在另一场合表态说:俄罗斯将尽全力阻止对伊朗动武。
  据“俄罗斯之声”报道,俄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称,俄罗斯无法接受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做法:“我们不止一次在各层次的以色列官方人士那里听到有关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可能性的言论。我国的立场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决不接受类似的行为。”
  而作为伊朗核危机中最受关注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态度则显得没那么清晰。在接受采访时,外交部发言人称,中国“正在研究这份报告”。
  但中国未必能一直坚持这样的外交辞令。美国一直在呼吁中国与其携手加大对伊朗的压力。8月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就曾在伊朗石油部长访问中国后,表态希望中国承担起应有的国际责任。
  近日,美国更是多次在外交场合与中国就此事进行接触。奥巴马则表示:“在未来几周内,我们将和中俄仔细保持协商,来寻找可以有的方案。”
  
分享到:

优势航线

友情链接: 时刻新闻   /  物贸汇   /  搜航网   /  运哪去网   /  i跟踪   /  环球运费网   /  海管家   /  中国航运网   /  立刻网   /  货运宝   /  企博商学院   /  中国航贸网   /  我来运   /  九九物流网   /  第一工业网   /  物流巴巴   /  长风网   /  仓储物流   /  甲壳虫特种柜   /  航运城物流网
关于易舱    |     服务项目    |     广告合作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10 浙江易舱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1041800号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