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吞吐量涨幅大 项目建设热情高
上周,一些国内重要港口上半年吞吐量数字已经发布,一些下半年的与港口相关的工程项目也陆续有消息传来。
宁波港上半年箱量增38.7% ,达到443万TEU,相当于2004年全年的集装箱总吞吐量。同期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66亿吨,增长13.3%,其中,宁波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1.114亿吨。在市政府的主持下,宁波将利用最后一片岸线资源建梅山国际物流港,该市政府投入10亿元注册公司经营。
上海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52万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24.2%,实现任务过半,为全年完成2500万标箱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上海港上半年货物吞吐量为2.78亿吨,依然保持世界第一。为保证洋山港“十一五”期间集装箱吞吐能力增至1500万TEU,洋山港正在建设包括二期、三期和四期工程在内总计21个各类泊位。
大连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0519亿吨,同比增长19.5%。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4万标箱,同比增长19.1%。7月25日,大连港集团大窑湾集装箱二期工程13号和14号两个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通过交通部竣工验收;长兴岛公共港区首个泊位主体已经竣工,其他两个泊位今年年底前计划投入使用。
与大连相邻的“兄弟”港口,营口港箱量增38.8% ,累计达69.7万TEU,货物吞吐量达6,470万吨,增长33.2%。营口港今年向货物吞吐量超过1的发展目标走得更近了一步。
华南地区,广州港南沙港区上半年累计完成近190万标准箱,占年度计划目标的59%,为年度目标350万标准箱的54%,超额完成年度过半任务。
企业:中远散货将上市 马士基份额降2%
7月26日,中国远洋在上海和香港的股票双双停牌。中国远洋对此发布公告称,正在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讨论非公开发行A股事项。但分析人士认为,全球最大干散货船队——中远散货船队有可能通过中国远洋的平台上市。在中远集团航运业务板块中,集装箱船舶只占700多艘船舶中的139艘,而干散货船队则有400多艘,运量300多万载重吨,船队数量是全球最大的,占全球干散货业务市场份额的10%左右。
另外一条颇受关注的消息,据AXS Alphaliner新闻报道,AP穆勒马士基继2005年收购了皇家铁行渣华航运公司后,全球市场分额从18.2%降至16.2%,但其单船平均运力从2800TEU增大到3475TEU,比例高达24%。AXS-Alphaliner认为,马士基船队变化是由于对前铁行渣华和马士基海陆航线整合所致。
航线:马士基航线大幅调整
上周马士基航线调整的消息非常集中,占所有航线调整消息的一半以上。首先调整北亚/新西兰合作航线 ,增加上海港的挂靠,取消挂靠日本门司港;开辟了其第11条欧洲/远东航线(AE11),投入7艘4000TEU运力,将西班牙的阿尔格萨拉斯列入挂靠港;从7月31日起,新增亚洲航线NZ3,每两周靠上海一次,停靠外高桥5期码头。
另外有消息说,马士基将于今年第4季度终止其美东/地中海东岸航线的运营。该周班航线目前配了7艘1900-2500TEU运力,终止运营后,航线业务将转由另一条通过苏伊士运河,连接美东、地中海、中东以及印度次大陆地区的MECL航线来承担。
船舶:造船过热讨论范围扩大
造船过热风险的讨论已经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和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部门扩大到公众层面。上海证券报、北京商报、国际商报、新华网等媒体纷纷对“我国造船能力将于2010年超4000万吨”,以及全球造船能力将大大超过需求的可能作了大篇幅的报道。
报道认为,如果目前我国各地规划的造船建设项目都付诸实施,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将超出我国规划目标近一倍。而与此同时,日本印度也在竞相扩大造船产能,甚至在国际争锋中,韩国在首季新建船舶订单量落后中国的情况下急起直追,使上半年的新订单量反超前中国。按此计算,全世界造船产能可达到1.15亿载重吨,大大超出实际需求。”
价格:整体走势平稳 涨价实现压力变大
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整体走势平稳,运价变化不大。由于个别航线整体运量有所下滑,远东班轮公会、跨太平洋运价稳定协议、亚洲澳洲运价协会等各大班轮公司新的涨价计划实施出现压力。“北美航线运输需求较上个月有所下滑,估计市场货量约有15%的减少。但随着旺季的到来,我们对美线未来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摘自中国航贸网《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周报》)
各班轮运价组织宣布提价和调整附加费的消息不断,如EWATA收取西非港口提箱费、EMERA在马拉博港收取内陆堆场附加费、ESPMC-WITASS上调南美航线运价、远东班轮公会(FEFC)征收低硫燃油附加费、欧洲地中海航运公会(EMTA)调整运价、WTSA上调干坚果废五金运费等,商船三井加拿大航线旺季附加费的调整也提上日程。
经贸:纺织品配额终结 钢铁企业联盟
欧盟贸易委员正在持续与外贸协会等欧洲进口商组织代表、欧洲纺织品生产商团体的代表讨论,就2008年是否应该停止对中国纺织品设限问题听取意见。与2005年的时候一样,欧洲生产商要求产业保护的呼声仍然非常强烈,但代表欧洲进口商和零售商利益的外贸协会则敦促欧盟应在今年年底如期结束对中国输往欧洲的纺织品设限。虽然曼德尔森对取消设限反应比较积极,但业内分析认为,即使明年取消设限,也会有中方和欧方对纺织品贸易共同监控的措施出台。
一篇转载文章《退税下调,钢企咋办?》吸人了很多人关注,说明国内钢铁企业正在承受着各种出口压力。但国内企业也不是没有对策,办法之一就是整合,并形成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宝钢集团与包钢集团就建立了跨地区战略联盟的关系。评论认为,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有利于钢铁行业优化布局与结构调整。当然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综合:“渤海新区”新在哪里?
来自国内某行业报纸的一篇“河北成立渤海新区 打造北方重要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的署名文章说,“7月20日上午,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在沧州黄骅港宣布:渤海新区正式成立。省长郭庚茂对渤海新区建设提出总体要求——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渤海新区打造成为河北省乃至环渤海地区新的区域增长极,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临港产业聚集区。”该报还为此加了一段“上纲上线”的编者话。
报道说,今后一个时期渤海新区建设总体思路是围绕“四大”、“两转”、“一加快”,全力推进渤海新区建设步伐。研读其精髓,仍在于黄骅港。有人不禁提出疑问:黄骅港纵有广阔和纵深的腹地,可以助河北省实施“东出西联”战略,那在环渤海地区,该港应处于何种角色呢?难道除了天津、青岛,甚或河北本省的唐山港,又要打造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一提此名,我们自然想到了如今炙手可热的天津“滨海新区”,文字的相近恐怕是其新鲜创意所在吧。
陆运:工程、通道国际化
工程项目的国际化参与,与国际化通道建设,正在成为越来越明显的动向。
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马来西亚有关方面合作在马北部槟榔屿州建造槟城第二座跨海公路大桥(槟城二桥)。该桥将是东南亚地区最长的跨海公路大桥。
世界银行表示将参与新亚欧运输走廊的建设。目前连接欧洲和东亚的运输干线长约1.15万公里,而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讨论修建的新运输走廊在线路长度上可缩短3,000公里,有望成为亚欧物流的大动脉。据估计,走廊建设投资将超过2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有意在融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亚洲开发银行将贷款3亿美元支持广西隆林-白色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新项目将成为广西与云南、贵州两省联系的最便捷的公路通道。
围绕东盟的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热议中。
物流:天时地利人和新解
天津,如日中天的城市,“北方香港”的蓝图。天津电子口岸与物流信息平台开通仪式日前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区域通关服务水准的提升,为企业尤其是内地企业货物通关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天津口岸的辐射能力,加强了与内地“内陆无水港”的联系。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将因此获得大量进出货物。
或许是因为海航集团“立体物流”项目,江苏靖江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地处长三角,立足长江沿线,海航的进入使“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顿时篷壁生辉。江苏省发改委对三江物流中心发展规划作出批复,明确其发展国际物流的功能定位。
总结物流热点,可得天时地利人和新解。天时:政策形势造就;地利:位置身处其中;人和:招商者与投资人达成共识。
空运:美国公司抢航权 国内机场抢货源
随着中美两国达成新用航空运输协定议定书、扩大两国航空运输市场准入达成协议,美国的航空公司掀起了申请中美航线的热潮,目前已至少有5家航空公司同时向美国运输部提出申请,包括美国联合航空、美国航空、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合众国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达美航空公司。
在国内,重要机场也正在努力打造区域性枢纽。白云机场就正在通过打造“白云物流”四大品牌项目,全方位推进该机场亚太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白云机场在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全面抢夺货源,其中包括新辟陆路“快线”、实现“空中报关”、遍设异地货站及与国际货代缔结战略同盟等系列举措。[中国航贸网 作者: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