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全球经济走强,海事业日渐兴旺。记者从在沪刚落幕的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了解到,进入新世纪以来,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催热港口、海运、造船业,中国海事业正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中国内地现已有亿吨大港十二个,其中五个港口进入世界港口吞吐量前十位,成为世界上拥有亿吨大港最多的国家。从二○○三年至二○○六年,中国内地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而据预测,今年中国内地将有望实现第五年世界第一。
有关统计显示,“十五”期间,内地沿海港口通过能力新增十点四亿吨,相当于上世纪后二十年沿海港口新增通过能力总和。中国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表示,中国内地港口业已步入历史上发展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历史时期。
据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介绍,上海洋山港区布局约建设五十个深水泊位,年吞吐力一千五百万标准箱以上;另外,天津滨海新区也计划打造成北方国际(15.15,-0.31,-2.01%,进入该吧)航运中心。根据规划,到二○一○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沿海港口的吞吐能力将达到三十五点五亿吨左右,其中集装箱码头能力达一点一亿标准箱。
中国是近年来世界上外经贸发展最快的国家,由此,推动海运业得以长足发展。据悉,目前中国内地的海运承担了九成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二○○六年中国内地的铁矿石海运量占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百分之四十五,预计未来两年中国内地铁矿石海运增量将占全球增量约八成。
徐祖远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水上运输船队的国家之一。统计显示,截至今年六月底,中国内地正式登记在册的海船共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七艘,三千五百万总吨,船队总吨位居世界第九,船舶数量排行世界第四。
海运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内地船舶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统计显示,二○○六年中国内地造船产量达到一千四百五十二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算,占世界市场份额从本世纪初的百分之六提高到近百分之二十。内地十五家船企进入世界前五十强。目前,中国内地已实现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自主设计建造,二○○六年,中国内地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手持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分别达到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二十一和百分之二十八,均列世界第二。
据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金壮龙介绍,中国船舶(207.26,1.26,0.61%,进入该吧)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日渐扩大,中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据悉,根据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二○○六至二○一五)的预测,到二○一○年中国内地造船能力将达到二千三百万吨,二○一五年造船能力达到二千八百万吨,形成上海长兴、青岛海西湾、广州龙穴、辽宁大连等一系列大型造船基地。[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