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厦门8月22日电(记者余瑛瑞)厦门海关率先提出并实施“技术加工贸易”接单方式,使濒临倒闭的美商投资企业通用电气发动机服务(厦门)有限公司重获新生,为推动加工贸易业务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投资额3600万美元的美商投资企业通用电气发动机服务(厦门)有限公司因市场原因已停产近3年,负债累累,濒临倒闭。为让企业重新整合资源走出困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拟为其引入飞机发动机研发检测业务。
根据海关对加工贸易管理的有关规定,被检测的发动机及检测设备应按暂时进出境货物进行管理,企业须缴交1500万元人民币税款保证金或银行担保函。然而,该公司已完全没有支付能力,银行也无法在这种情况下为其提供担保函。
厦门海关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加工贸易主管部门和企业辖区的高崎国际机场海关详细了解企业需求,认真研究国家有关政策,提出了一个“技术加工贸易”的概念。
海关认为,研发检测业务符合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可以应用海关总署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的政策,将飞机发动机研发检测作为一种“技术加工贸易”,借用现有加工贸易政策中的来料加工方式运作。这种方式既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又不需企业提供税款担保金或银行保函,企业面临的难题可迎刃而解。
厦门海关把以来料加工方式监管研发飞机发动机检测业务的做法报请海关总署核准,得到同意批复。通用电气发动机服务(厦门)有限公司成为厦门首家以来料加工方式开展飞机发动机研发性检测业务的企业。
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研发飞机发动机提供检测业务及新发动机客户培训业务的开展,将使企业每年进出口金额骤升至3000万美元,不但让企业走出了困境,还为进一步向国外拓展业务铺平了道路。美国总部已明确表示,在企业正常运营后,将注资2100万美元以减轻公司的财务压力,并将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最新型发动机的客户培训项目交由厦门公司承担。[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