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亚欧航线部分舱位
中国远洋日前决定,从12月第一周起,将其在亚洲/西北欧AES航线上向两家公司每周提供舱位1500TEU,此次计划提供舱位的船型为8艘10000TEU的大船。在开始使用此航线和舱位后,由这两家公司共同合作经营的亚欧FES航线将同时暂停。银河证券分析师毛昂指出,中国远洋很大一部分航线舱位都是租借而来。今年租借的成本大多是在BDI指数(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处于高位时,而目前BDI指数暴跌之后,如果公司不主动采取措施,减少运力,必然面临亏损。但目前并不了解其出售舱位的具体价格,因此也还难以预测,出售舱位将对公司带来什么影响。
其实,通过出售舱位给同业公司,缩减主干运力,公司才能控制运力增长,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舱位利用率。据了解,关于中国远洋未来的运力规划,除了联合联盟成员共同缩减欧美运力外,还将充分进行干支配合,控制经营风险;同时充分挖掘干线潜力,加快内贸发展;完善支线网络为未来干线发展提供保障。
BDI略反弹 见底仍嫌早
毋庸置疑,航运公司业绩的明显下滑,与BDI指数的暴跌密不可分。进入10月后,BDI指数连续下跌22个交易日,从3000点直接跌到11月4日的815点,一个月时间跌幅高达72.83%。如果从今年最高点11793点算起,累计跌幅高达93.09%。直到11月5日,BDI指数才止住连续下跌,小幅反弹1.35%,收于826点。但一天的反弹,根本不能说明BDI指数已经见底。
毛昂指出,BDI指数短短5个月就下跌93%以上,这是历史罕见的,说明全球经济对干散货运输的需求下降极大。目前的BDI大幅下降虽然在短期有点过度,但也是市场提前、集中的反映。
中国远洋评级再被调低
尽管公司有关高层日前表示,预计2009年上半年,包括扩大基建投资在内的刺激经济举措将对国内经济产生重大积极影响,应该对2009年业绩前景有信心,但海外大行依然调低中国远洋的评级,显示市场对航运业未来的前景很不看好。
摩根大通发表报告称,将中国远洋H股评级从“增持”直接下调为“减持”,认为干散货运输业已进入下降周期,并可能持续四年时间;同时将中国远洋目标价从22.1港元大幅下调86%至3港元,比市价折价30%左右。
摩根大通称,从长远来看,中国远洋是有实力的公司,但在行业下降周期开始之初,不建议投资者持有该股。由于全球经济衰退、运能过快增长令行业萧条,预计中国远洋2009年~2012年将可能出现亏损。[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