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成本更为低廉的深圳港口运输业的发展,粤港间跨境货柜车运输已不复当年盛况。
1995年以前,深圳还没有集装箱码头,也没有国际航线,所有集装箱都要经香港出口,粤港间物流发展迅速,造就了香港集装箱车的鼎盛时期。曾经在物流公司工作的王江回忆:1993年前后,深港跨境运输如日中天。因为货运量大,为通关周转便利,当时的物流公司不得不采用三节接力运输的方法,即从香港码头到新界一段,从新界至皇岗口岸一段,过境之后再由内地货车接驳。现在深圳盐田、蛇口等码头发展迅速,正在兴建中的大铲湾码头更是潜力巨大,此消彼长,跨境集装箱车业务的逐渐下滑不可避免。
香港货柜运输业职工总会副主席谢浪介绍,目前在香港运输署注册的跨境集装箱车数只有1.2万辆左右,集装箱车司机的工资已不到鼎盛时期的一半。为减低日常开销,近两成的货柜车司机已经在内地安家。虽然集装箱车运输业日渐衰落,但不会消失。香港葵涌码头和香港机场毕竟在服务方面效率更高,诚信度也较好,因此部分企业还是宁愿选择从香港出口。
香港经济研究中心早前一篇关于跨境道路运输业的报道中提出,过境货车与港口业务关系异常密切,若没有有效率的跨境陆路货运业配合,香港港口的高效率也无从发挥。随着深港间口岸改善工程逐步施行、深港西部通道通车及两地海关手续逐步简化,过境货运业将拥有非常有利的扩展空间。[大公报]